首頁 > 購物 > 正文

【當前獨家】月子中心:從生門到偏門

2022-07-04 08:44:21來源:36kr

在一個以愛為出發點的行業,出現如此現象是可悲的。

就算一個月花掉半年的工資,新手爸媽們也要選擇入住月子中心。


【資料圖】

至少襄陽城內不少年輕人是這樣認為的。這里人均工資不足5千元,即便如此,最低2萬元的月子中心也擁有極大的市場,產婦們必須提前很久就要預定房間。過去6年,這座人口僅500萬人的城市新增了六七家月子中心。

“坐月子”,是東亞地區獨特的產后習俗,人們甚至會用產后一個月左右的生活質量來定義產婦日后的健康情況。上世紀80年代,我國臺灣地區高速發展的經濟情況疊加獨特的文化習俗,滋養出了月子中心這種全新的商業體,并迅速在東亞地區開花結果。

經過數十載的市場教育,我國大陸的月子中心市場迎來了瘋狂膨脹的年代,德邦證券測算數據顯示, 大陸地區月子中心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455億元人民幣,2030年達到1038億元,行業維持近十年的雙位數增長。

與瘋狂相伴的是觸目驚心的行業修羅場——據企查查數據,2015年以來全國月子中心注銷量逐年增加,2018年注銷量同比增加160.5%至461家,成為5年以來增速最大的一年。

生門?

香港明星陳慧琳在月子中心輕而易舉地花費了400萬元。

明星花費百萬元入住月子中心并不罕見。這筆錢不僅能夠買到產后第一個月的安逸,甚至是科學的育兒理念。月子中心除了基礎的住宿、餐飲、健身、美容、康復療養以及育嬰等一條龍式的配套服務之外,還成為產婦們規避家庭矛盾的避風港。打開社交平臺,入住月子中心的分享和攻略撲面而來。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月子中心市場滲透率不到5%,而起源地中國臺灣地區滲透率高達60%,與之相比,大量的市場空白意味著月子中心行業蘊藏著觸手可及的機會。

并且隨著“多胎”政策的推行,月子中心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無數人看到了行業“天價暴利”的表面,相信自己在政策利好的趨勢下,不會成為被大浪淘洗掉的那批不幸者,前赴后繼地奔赴這場盛宴。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月子中心作為母嬰市場的極佳切入點,蘊含的利潤巨大,吸引內行外行投資者紛紛涌入。5年間,月子中心門店數量翻了8倍,從2013年的550家,增長至2020年的4000多家。

不同于臺灣地區要求月子中心具備醫療資質、由政府直屬機構管轄、實施醫療級別的醫護等要求,時至今日,國家尚未出臺針對月子中心行業的相關衛生安全標準與規定,月子中心沒有劃歸民政或衛生部門管控,而是由工商局代管。

這場盛宴沒有入場券,不會對參會者的背景指手畫腳。參會者們紛至沓來,這一關于關愛女性和幼小的生意逐漸扭曲,一些陰暗面被折疊到行業發展的夾層中,這些滋長在夾層中的霉點和污漬經過時間的發酵,逐漸蔓延到原本光鮮的行業表層。 在一片烏煙瘴氣中,行業逐漸形成了草莽的狂歡和江湖。

由于上級對月子中心監管界限模糊,行業發展層次良莠不齊。月子中心老板卷款而逃的消息近兩年來層出不窮。成都一月子中心不僅拖欠了消費者的定金,公司內還有近300名月嫂數月工資未發,工資拖欠達到了300萬元,連同消費者的欠款金額,總計涉案金額超過了500萬元。

有業內人士向《商界》記者透露,自己所在的月子中心已經拖欠了好幾個月的工資,老板在收到新手爸媽的資金后,轉身就把這筆錢投進了資本市場,進行金融投資。然而這些寄托著白日美夢的財富進入資本市場后,非但沒有砸出飛黃騰達的水花,還拖累了本職的月子中心的業務。

幾個月后,這家在新一線城市連鎖了好幾家店面的月子中心宣告破產。諷刺的是,導致其破產的不是月子中心的主營業務,而是老板在金融市場的野心鋪設過大,老板倉促逃跑時,甚至來不及收拾店面,留下一片狼藉。

由于缺乏對行業的敬畏,不少月子中心漠視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除了屢見不鮮的月子中心食品安全、隱形消費等問題,在這里原本應該被溫柔相待的新生兒甚至遭遇了本不該發生的悲劇。

遼寧省沈陽市一家月子會所被爆14名新生兒被同時感染確診病毒性肺炎;廣州海珠區一月子中心出生僅20天的嬰兒遭工作人員粗暴對待,根據監控視頻顯示,一名工作人員多次劇烈搖晃嬰兒……

月子中心這個原本講究愛和傳承的產業,信用卻被透支。

偏道

這些已經搶占市場先機的參賽者們,為何不尊重這片藍海市場,反而三番五次地降低行業運營底線?

事實上,看似暴利的月子中心屬于重資產模式,謙策咨詢調查發現, 市場上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月子中心都處于經營虧損或微利狀態。月子中心中,公開掛牌新三板的喜喜母嬰和大美股份兩家企業連續虧損多年,喜之家和福座母嬰已經黯然摘牌,只有登陸港股的愛帝宮有微薄的利潤。

月子中心主要為獨棟式、依托公寓或酒店式、醫院附屬式三種業態,除了醫院附屬式,其余兩種業態的月子中心都需要支付價值不菲的租金。再加上月子中心不具備引流屬性,在與物業議價時往往不具優勢。

此外,月子中心大多依賴口碑、轉介紹進行獲客,工作人員的護理能力往往是月子中心獲客的硬指標,專業的護士、護理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都需要資金加持。為吸引專業人才,各大月子中心紛紛開出較高的待遇條件,與醫療機構競爭醫護人員。

成本,成為桎梏月子中心飛身一躍的鎖鏈,這或許也解釋了很難有月子中心規模可以輻射全國、行業Top 5的龍頭市占率僅11.3%的原因。

既然利潤微薄,降低運營成本就成為月子中心艱難求生最直接的方法。

記者調查后發現,為了節省成本,很多月子中心會極盡可能地“改造”空間,多隔出幾個房間。更多的從業者選擇接手一些瀕臨倒閉的公寓式酒店,無需進行裝修,月子中心就可以直接入場經營。

還有從業者選擇招聘沒有從業經驗的月嫂和護士,他們的工資要求不高,很多是抱著在月子中心磨礪技能的心態,方便今后高薪跳槽。

更是有月子中心“粗暴”地選擇采取全套外包模式,把月子中心中的月嫂、餐飲、產康等多個板塊進行外包,輕裝上陣倒也方便老板們“打一槍換一地”般地金蟬脫殼。也有全身而退的月子中心老板卷土歸來,直接開啟線上育兒咨詢服務的輕資產模式,然而這一知識付費缺乏權威打底,埋單的消費者并不多。

行業土壤如此,老板們很難從貧瘠的土壤中耕耘出豐收,想要殺出生路,必定要另辟蹊徑。他們要么在細節服務上尋求突圍,類似的細節包括月子餐擺盤是否精美;要么將焦慮打包兜售,將販賣焦慮打造成核心的增收產業。

月子中心的產康部門是隱形消費的主要部門,盡管月子中心喊出了科學坐月子的口號來迎合年輕人消費,但產康部門中一些有“智商稅”之嫌的項目卻與喊出的口號背道而馳,除了增加產婦的焦慮以及產生額外費用之外,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按照行業“套路”,月子中心的套餐內通常涵蓋一些免費的康復服務,這些項目中有助益產婦身體恢復的,更多的則是一些“智商稅”項目,有的甚至會危害產婦的身體健康。當產后身心都處于脆弱狀態的新手媽媽與產康師建立信任后,產康師就會開始推銷增值項目,在月子中心花掉幾萬元做產康項目的媽媽不在少數。

此外,月子中心也是很多影樓爭搶的香餑餑。這些影樓把自己的服務包裝成月子中心免費為新生兒拍照的福利,如果父母想要更多照片,就要預定滿月照的拍攝服務,或者直接購買免費套餐之外的照片。在這期間,月子中心也可從中抽取營收。

但這樣的求生之路太過普通,可復制性過強,抄襲者無數,根本無法顛覆千篇一律的同質化現象,導致不少月子中心只能采用低價戰略來獲客,讓原本就薄利的行情更加雪上加霜,老板們難免會生出不正當的心思。

由于產婦需要在生產前提前向月子中心支付費用,這樣的“預售”模式給了心術不正之人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跑路”基因。

而那些依舊相信月子中心賽道未來可期的參賽者成為了行業的守望者,哪怕因為他們的堅持,原本就野蠻生長的江湖滋生了更多雜草。畢竟,月子中心屬于重資產模式,想要找到合適的“接盤俠”并非易事。

除了守望這片藍海地帶,他們還能做什么呢?

回歸

目前大多月子中心集中在一線城市,為了避開白熱化市場,不少月子中心選擇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數據顯示,更得益于近年來各大自媒體平臺的信息滲透,三四線城市也有超過40%的家庭希望在當地專業的月子中心享受母嬰護理服務,三四線城市月子中心出現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 所以未來三四線城市將成為重點發展目標、下沉空間極廣。

即便如此,這些駐扎在小城市的月子中心也沒有逃離薄利的行業詛咒,再加上近年來我國生育率逐年降低,盡管備受熱捧,這些月子中心同樣還要面臨“生存還是死亡”的選擇。

企查查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的月子中心在2018年注銷量同比增加163.3%至287家,成為近5年來增速最大的一年,之后注銷量增速逐年放緩,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同比增加88.2%、30.6%、22.3%至540家、705家、862家,截至6月底,2022年注銷294家。

其實,月子中心不妨將思路打開,不要被“針對中高端客戶”的標簽所定義。

如果說大陸地區的月子中心是草莽江湖的話,那么臺灣省的月子中心行業則閃爍著繁華和成熟。

臺灣省產后護理行業并沒有將目標客戶描繪精準的畫像,它們為不同客群提供服務,平均客單價浮動區間較大,每日價格區間在 4000-11000新臺幣 (約為 920-2530元人民幣) ,行業平均客單價則為 80000-22000新臺幣 (18400- 50600元人民幣) 。根據房型、膳食、護理套餐的不同以及各產后護理之家的定位差異,消費金額浮動空間較大。

大陸地區的月子中心也不妨借鑒這種走大眾路線的價格定位,針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幾大核心痛點,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這種靈活的打法更能為月子中心節約成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能夠在行業存活下來的,永遠是為產婦和新生兒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 服務的專業化才是月子中心立足于行業的基石,不管定位如何,月子中心只要堅守這一準則,就有可能成為見證行業迭代的“化石”。

而專業化還要體現在護士、月嫂等工作人員資質的透明化等。當然,這一方面的規范和統一,還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標準,只有這樣月子中心的行業規模化才能被批量復制和粘貼。

月子中心這個風口很大,巨大的風力將混雜的礫石卷入其中。黃沙漫漫,這些礫石將月子中心的本質色彩遮蓋住,混進的泥沙越多,風口就愈是臭名昭著,以至于想要深耕該產業的創業者必須拿出清流的姿態,才能夠吸納消費者。

在一個以愛為出發點的行業,出現如此現象是可悲的,也不禁令人惋惜如今整個社會已經陷入到了“賺快錢”的怪圈中。但某些行業并不適合貪婪的攪局者生存,月子中心亦是如此。

關鍵詞: 工作人員 同比增加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