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深圳山體滑坡 畫風太悲情節太痛

2020-12-21 13:52:39來源:國際在線

20日上午11時,深圳恒泰裕園區發生山體滑坡事故。根據現場指揮部9點發布會最新消息:據統計,目前失聯91人,其中59名男性,32名女性。據報

20日上午11時,深圳恒泰裕園區發生山體滑坡事故。根據現場指揮部9點發布會最新消息:據統計,目前失聯91人,其中59名男性,32名女性。

據報道,事故中有太多令人心酸乃至絕望的細節。比如,36歲的河南人何衛明滿眼通紅地看著手機里兒子的照片,難抑悲痛,“爸、媽、小兒子和女兒、老婆、妹妹、弟媳、妹妹的孩子、弟媳的三個孩子以及5名工人全部都在里面……”畫風太悲,情節太痛,讓人無法想象交織其中的哀戚。

惟愿失聯人數不再攀升,惟愿奇跡發生,每個失聯的人都能重見天日。盡管這只是一廂情愿。

山體滑坡事故的消息傳出后,國人最大的驚愕或許不是事故的烈度,而是事發地居然是深圳。如果發生在甘肅舟曲、云南保山,抑或山西襄汾、浙江麗水,都不讓人太過愕然,但是事發地是深圳。

深圳,這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業已邁入國內最發達城市行列,30多年來創造了一系列奇跡,經濟總量如今已經超越香港,被譽為“中國最具硅谷氣質城市”,無論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和發展前景都在國內首屈一指。

這樣的一座城市,為何出現如此粗劣的低級事故?

20日晚間22時14分,國土資源部官方微博“國土之聲”發布微博:廣東省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組在現場展開調查,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區垮塌體為人工堆土,原有山體沒有滑動。人工堆土垮塌的地點屬于淤泥渣土受納場,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

由于堆積量大、堆積坡度過陡,導致失穩垮塌,造成多棟樓房垮塌。這說明所謂的山體滑坡,并非天災,而是人禍。

其實,事故本可避免。如果早一點破除余泥渣土“堆積量大、堆積坡度過陡”的問題,何至于發生失穩垮塌的現象?

深圳并非沒有注意到城市余泥渣土問題。去年10月,《深圳晚報》刊文稱“深圳建筑渣土放置危機”,深圳僅有的9座受納場,根本無法滿足軌道交通、舊城改造、再加上遍布深圳的地產開發項目所產生的余泥渣土,這也直接導致偷排亂倒現象猖獗。

據報道,在相關部門的各類文件里,“井噴”一詞成了描述余泥渣土數量的固有搭配詞匯。

導致余泥渣土數量井噴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軌道交通建設。當人們享用便捷的地鐵交通時,估計很少有人會去計算,建一個地鐵車站、挖一公里地鐵隧道要挖掉多少方的土。

有個細節是,除了軌道建設帶來大量難以消化的余泥渣土之外,深圳的樓盤開發數量激增,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又使得無論商業還是住宅地產均需要配備足夠面積的地下車庫,開挖的土方也大大增加。

問題早已擺在那里,管理部門不是沒有留心,而是沒有傾力破解,終至今日慘禍。有人說,深圳的城市治理還在農耕時代。或許稍嫌夸張,但不能說毫無道理。

還有一個細節是,在事發地,今年1月,相關機構提交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稱:“項目選址原為紅坳石場,由于石場開采,造成山體植被嚴重破壞,棄土任意堆放,開采區形成大面積土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嚴重。”

深圳市寶安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也提出要求:“該項目必須按環境影響報告表中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在建設施工和運營過程中逐項落實。”

事實上,只是說說而已。什么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說說而已,而不是付諸行動,就埋下悲劇的伏筆,事故就會報復性出現,毫不留情。

深圳發生山體滑坡,并不偶然,表面看這是城市病,城市發展急劇膨脹,龐大的軀體變得病怏怏,實則暴露出城市管理出了問題。

一定程度上說,城市發展迅速,管理滯后,應對之策滯后,缺乏足夠前瞻性,以至于禍患從小到大,不堪收拾。

最發達城市發生最不可思議的泥石流,這是深圳的悲劇,但不僅僅是深圳的悲劇。國內其他城市也面臨類似問題,只不過深圳這場事故來得快了點,造成的惡果猛了些。

付出如此慘痛的教訓,深圳該覺醒了,其他城市呢?莫再讓生命檢驗缺失。

關鍵詞: 深圳 山體 滑坡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