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法學博士起訴抖音多閃侵犯隱私權 你怎么看呢?

2021-01-12 16:52:22來源:上游新聞

日前,一篇《法學博士生維權:我為什么起訴抖音、多閃侵犯我的隱私權?》的文章在知乎發出后,引起網友一陣熱議。上游新聞記者采訪重慶市內

日前,一篇《法學博士生維權:我為什么起訴抖音、多閃侵犯我的隱私權?》的文章在知乎發出后,引起網友一陣熱議。

上游新聞記者采訪重慶市內高校學生發現,學生群體對于“社交軟件獲取通訊錄”行為各持己見。

法學博士起訴抖音多閃侵犯隱私權

只想靜靜地刷抖音,卻被推薦了久未聯系的同學、甚至前女友。一位法學博士生發現抖音、多閃這兩款App在他沒授權的情況下,向他精準推薦了多位“好友”。而這些“好友”居然包含了他多年未聯系的人,他根本不想讓這些人知道他在“刷抖音”,而多閃App也有同樣的問題。震驚之余,他在北京互聯網法院起訴抖音App和多閃App的運營方,要求這兩款App立即停止侵犯他的隱私權,并告知如何獲取“好友關系”,賠償經濟損失6萬元。

目前,北京互聯網法院已立案。

抖音“重度愛好者”:有啥關系呢?

對此,以90后為代表的社交平臺用戶是什么看法呢?上游新聞記者采訪了數名互聯網“重度愛好者”,他們對此事卻持不同態度。

羅俊杰是重慶大學的一名學生,自從抖音問世,他就下載了軟件,現在每天不刷一刷都覺得“渾身不自在”。對此,新聞專業的羅俊杰有自己的見解:網絡與大數據時代,人際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基于大數據。“這是一種傳播方式,抖音通過這種溝通人際的方式來實現價值傳播,無可厚非。況且,我覺得還挺方便的。”

跟羅俊杰持相同態度、認為這些問題都“不是事兒”的還有95后學生楊吉。她雖然不怎么玩抖音,但也經常在QQ聯系人、微博好友頁面中看到這些軟件為其推送的“可能認識的人”。楊吉認為,這種方式方便了像她這樣的“社交媒體依賴者”,甚至有可能把失聯多年的朋友找回來。

上游新聞記者使用發現,在QQ里“新的朋友-可能認識的人”一欄中,的確可以收到軟件推薦的用戶。在微信、微博中,也能通過讀取通訊錄來尋找正在使用該軟件的用戶。不過,這種讀取通訊錄的方式可以通過手動設置將其關閉。

專家:收集用戶信息須遵循兩大原則

2017年6月1日起,我國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根據《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根據上述法律條款,收集用戶信息必須遵循兩大原則:第一,征得用戶同意;第二“最小、夠用”原則。

“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法律,但是,真正嚴格執行的企業確是少之又少。”業內人士向上游新聞記者表示,很多用戶覺得個人信息的泄露并不嚴重,加之維權程序繁瑣,因此,很少有人因為個人信息泄露維權,這又助長了企業盡可能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

關鍵詞: 法學博士 起訴 抖音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