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育兒假期2022年新規定 化解“全面二孩”后的“不敢生問題

2022-05-24 14:18:30來源:513常識網

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現在已經有20多個省份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而育兒假也成為了一大亮點,因為剛剛推出,很多朋友還不了解,那育...

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現在已經有20多個省份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而育兒假也成為了一大亮點,因為剛剛推出,很多朋友還不了解,那育兒假是帶薪休假嗎?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育兒假期2022年新規定,趕緊來看看吧。

2022年育兒假期新規定來啦!育兒假是帶薪休假嗎,趕緊來了解一下

育兒假是帶薪休假嗎

是的!

從去年8月,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置父母育兒假,截止到目前至少有25個省份已經出臺地方性法規,在子女滿3周歲之前,給予夫妻雙方每年5-15天的育兒假,而安徽以及重慶兩個地區更是將子女年齡放寬至6周歲,并且還有地區地區進一步明確,并且有法律明確規定婚假、產假、護理假和育兒假假期的工資、將近、福利待遇視同出勤,這也就意味著育兒假屬于帶薪休假。

2022年育兒假期新規定來啦!育兒假是帶薪休假嗎,趕緊來了解一下

育兒假期2022年新規定

1、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2、有不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當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含人工喂養時間,每次30分鐘。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次哺乳時間增加30分鐘。女職工每班勞動時間內的兩次哺乳時間,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算作勞動時間。女職工在哺乳期內,所在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第十大公認最好看的電視劇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不得延長其勞動時間,一般不得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

為化解“全面二孩”后的“不敢生問題,連日來,類似“推行男女共享的帶薪育兒假”這樣的建議,無疑并不少見,如“延長產假”等。從“全面二孩”政策配套角度,這樣的建議無疑也確有明顯的現實必要合理性。

2022年育兒假期新規定來啦!育兒假是帶薪休假嗎,趕緊來了解一下

如果沒有合理的負擔機制,將“帶薪育兒假”等生育成本都推給用人單位或家庭,那么在沉重的生育成本壓力,不僅家庭依然不敢生二孩”,而且用人單位的就業性別歧視也會進一步加劇。

要想有效“推行男女共享帶薪育兒假”、確保其充分落實,顯然不能僅靠政府請客(給政策)、企業埋單”,需要構建一個更加合理的分擔機制-除了企業等用人單位,政府財政也應對此給予分擔,如通過減免稅費、直接給予財政補貼等方式,補償企業因此增加的雇用成本。

所以合理的規劃育兒假才能更好的提升生育率的同時,還能更好的降低生育成本,從而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欲望。

育兒假期2022年新規定法定多少天呢,根據目前各地的產假和陪產假天數都不同,你需要了解當地所在省的政策,目前為大家帶來了全國產假及育兒假一覽表,下面了解下。

全國產假+育兒假一覽表

關于產假和生育期間的工資支付問題:

一、生育津貼和產假工資

首先幫大家明確這個概念,產假工資和生育津貼是不一樣的。

生育津貼: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對職業婦女因生育而離開工作崗位期間,給予的生活費用。為員工承擔生育津貼的主體是社保機構。

產假工資:員工休產假期間,企業為其發放的工資。為員工支付工資的主體是用人單位。

提示:生育津貼≥產假工資,企業不用再為員工重復支付工資了;生育津貼<產假工資,采用就高原則,用人單位需要補差額發給個人。

生育津貼計算公式:生育津貼=用人單位月人均繳費基數÷30天×產假天數

這里舉個例子:一名女職工所在單位上一年月繳費平均工資是5100元,她生育前后共128天產假。那么她享受的生育津貼的標準就是:

5100÷30×128=21760(元)

產假工資領取前提:如果女職工在休產假期間已經享受了生育津貼、醫療補貼等待遇,若生育津貼高于員工平均工資,則企業不用再向其支付產假工資;

若低于平均工資,則公司需要補足差額。而對于超過生育津貼支付期限、未達到生育津貼領取標準、或者企業未給員工繳納生育保險的,員工是可以要求企業支付產假工資的。

育兒假是根據寶寶的生日還是年份來定的?

“每年”是指從孩子生日到下一個生日前一天的一年。比如孩子是2021年12月2日出生,那么在孩子滿3歲之前,從12月2日到次年12月1日算一年,期間夫妻雙方都可以享受當地的育兒假天數。正常情況下,每年的育兒假應在當年使用,不得結轉下年使用。

關鍵詞: 育兒假期2022年新規定 夫妻雙方育兒假 女職工懷孕期 全面二孩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