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環球熱點評!象山縣依托特色農產品優勢打造“象山白鵝”支農共富路

2022-07-25 18:02:17來源:瀟湘晨報

象山是“浙東白鵝”原產地,經過多年原種選育和品種繁育,將其提純復壯為“象山白鵝”特色品種,主要體現為生長周期短、營養價值高、經濟性狀


(資料圖片)

象山是“浙東白鵝”原產地,經過多年原種選育和品種繁育,將其提純復壯為“象山白鵝”特色品種,主要體現為生長周期短、營養價值高、經濟性狀優等特點,先后入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證明商標以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多次榮獲全國、全省農博會金獎。

一是打造白鵝產業鏈。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對種鵝養殖場硬件及排污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著力建設生態環境美好型現代鵝場,分類制訂象山白鵝種鵝生產標準和肉鵝生產標準,并對屠宰加工白鵝產品建立地理標志溯源體系,現已形成集種鵝種苗生產、肉鵝飼養、鵝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鏈。截至目前,全縣建成規模化種鵝養殖場45家、白鵝飼養量128萬羽,年生產苗鵝1000萬羽,全產業鏈年產值規模達6億元。

二是提高畝產收益額。與市農科院開展科研合作,成功推廣“橘樹+”立體種養生態循環模式和“鵝稻輪作”循環模式共計600余畝,對比傳統養殖模式可提高畝均收益2000元以上,并且已在省內三門、常山、龍游等地普及推廣。同時,聯合太平洋產險寧波分公司創新推出白鵝種蛋目標價格保險和商業性鵝價格指數保險,將行業企業在種蛋生產、苗鵝銷售、成鵝回收等過程中,因價格波動引發市場風險統一納入農業保險范疇,并由縣級財政給予50%保費補貼,有力保障鵝農收益穩定。

三是探索支農共富路。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積極構建產業化扶貧新模式和利益聯結新機制,充分發揮對口幫扶地區種鵝反季節繁殖優勢,探索“政府+聯盟(公司)+基地+農戶”白鵝產業扶貧支農共富新路徑,累計投入1310萬元專項資金,在吉林、江蘇、江西等外省建成白鵝養殖基地21家,現有存欄種鵝30萬羽,年生產苗鵝600萬羽,并先后帶動吉林、四川、海南等18個省2000余戶鵝農走上共同致富路,象山“十百千萬”大白鵝扶貧項目入選全國“攜手奔小康”典型案例。

關鍵詞: 生產標準 地理標志 資源優勢 養殖基地 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