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資訊:人工智能時代刑法適用問題前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工智能是研究模擬、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技術科學。人工智能對社會各個領域具有賦能特性,能夠促使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但也有可能會給社會帶來不確定的風險。刑法在風險防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探析人工智能時代乃至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刑法適用,對于防范社會風險、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具有現實意義。
關于刑法的擴大解釋。刑法擴大解釋是對刑法規范作超出其字面意思的解釋。人工智能對社會各個領域具有賦能特性,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成果將陸續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社會相應領域中諸多事物的新類型。而由于立法的滯后性,原有刑法規范的字面意思將不足以表達其真實含義,故需要對相關規范作擴大解釋。一方面,保障人工智能為人類帶來的福祉。例如,如果行為人以營利為目的,未經研發人員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研發人員利用人工智能自動生成的文字、藝術和科學等領域的特定表達內容,即人工智能生成物,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對于這樣的行為,司法人員就可以將人工智能生成物擴大解釋為侵犯著作權罪中的“作品”。這是因為,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侵犯著作權罪中的“作品”等犯罪對象在人工智能時代增加的類型,如果仍然固守該罪中的“作品”原有字面意思,不對人工智能生成物進行刑法保護,則將不僅不符合刑法立法精神,而且有可能降低科研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防控人工智能給社會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例如,虛假廣告罪中的“情節嚴重”作為構罪條件之一,對于一般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而言,行為人構成虛假廣告罪必須“情節嚴重”,并有若干量化指標。但如果行為人對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進行虛假宣傳,而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因其帶有“黑匣子”而可能給就診人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則應對構成該罪的“情節嚴重”進行擴大解釋,適當降低“情節嚴重”的相關指標,這是符合保護人身安全的刑法立法精神的。
關于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我國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罰執行的指南。第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的從“嚴”,主要是指對于罪行十分嚴重、社會危害性極大,依法應當判處重刑或死刑的,要堅決地判處重刑或死刑;對于社會危害大或者具有法定、酌定從重處罰情節,以及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被告人,要依法從嚴懲處。例如,如果行為人為境外機構非法提供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特定時間內只限特定范圍人員知悉的極高智能機器人,對于這樣的行為,一方面,司法人員應該將該極高智能機器人擴大解釋為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中的“國家秘密”,因為該極高智能機器人是該罪中的“國家秘密”在人工智能時代增加的類型;另一方面,司法人員還應該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發布的《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規定,把這樣的行為作為嚴懲的重點,依法從重處罰。第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的從“寬”,主要是指對于情節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的犯罪,或者罪行雖然嚴重,但具有法定、酌定從寬處罰情節,以及主觀惡性相對較小、人身危險性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作為犯罪處理;對于依法可不監禁的,盡量適用緩刑或者判處管制、單處罰金等非監禁刑。例如,如果行為人為了泄憤報復,損壞正在為廠家制造產品的極高智能機器人,但系脅從犯的,對于這樣的行為,一方面司法人員應該將該極高智能機器人擴大解釋為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的“機器設備”,因為該極高智能機器人是該罪中的“機器設備”在人工智能時代增加的類型,另一方面司法人員還應該根據《意見》的規定,對行為人具有脅從犯情節,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第三,人工智能時代刑法適用中的“相濟”,主要是指在對各類犯罪依法處罰時,要善于綜合運用寬和嚴兩種手段,對不同的犯罪和犯罪分子區別對待,做到嚴中有寬、寬以濟嚴;寬中有嚴、嚴以濟寬。例如,如果行為人搶劫了他人所有的極高智能機器人,但是有自首情節,對于這樣的行為,一方面司法人員應當將該極高智能機器人擴大解釋為搶劫罪中的“財物”,因為該極高智能機器人是該罪中的“財物”在人工智能時代增加的類型,另一方面司法人員還應該根據《意見》的規定,在依法從嚴懲處的同時,對行為人的自首情節,還要注意寬以濟嚴,根據行為人犯罪的具體情況,依法可以從寬的,應當在量刑上予以充分考慮。
在實踐檢驗中完善刑法適用。對刑法所進行的擴大解釋是否符合立法精神、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否準確到位,都需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而這種實踐檢驗主要通過保障人民參與司法來實現,其制度依托是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公開審判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人民參與司法的最直接形式。2021年,全國共有33.2萬名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237.3萬件,其中參與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結群眾廣泛關注、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6670件。人民陪審員是廣大民眾中的一員,其樸素的道德價值觀念、豐富的生活體驗經驗,對于判斷刑法解釋是否適當、刑事政策適用是否恰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刑事訴訟中的審判公開,是指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審判公開能夠使人民的意志通過廣大民眾對人民法院審判的案件是否公正進行監督充分體現出來,對于檢驗人工智能時代刑法適用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趙小鎖,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責任編輯:hnmd004
- 每日資訊:人工智能時代刑法適用問題前瞻2022-11-28
- 愛寵族一期項目投產在即2022-11-28
- 環球動態:鄒平上榜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縣2022-11-28
- 世界視點!11月28日至12月2日海南將舉行這72022-11-27
- 人報甘頭條|蘭州新區首批養老服務顧問正式2022-11-27
- 全球信息:采樣人員核酸陽性,蘭州通報:已2022-11-27
- 全球今日報丨江蘇發布寒潮橙色預警30日最低2022-11-27
- 中青賽:上海、濟南歷城二中分獲女子U15、U2022-11-27
- 全球新動態:我國高壓直流輸電“變速箱”實2022-11-27
- 【全球速看料】廣東中山市加強社會面疫情防2022-11-27
- 今日報丨湖南一輪椅少女省殘運會包攬乒乓42022-11-27
- 全球連線|東北虎“戶籍官”見證虎豹回歸2022-11-27
- 環球熱頭條丨“簽約拿地”加快收儲資源,嘉2022-11-27
- 黃光裕成不了俞敏洪2022-11-27
-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A股市場或迎2022-11-27
- 最新快訊!市衛生健康局:11月27日0-12時,2022-11-27
- 丹東疾控緊急尋人!去過這些場所人員立即報2022-11-27
- 新消息丨下周共有2只新股上市:北交所方盛2022-11-27
- 全球視訊!深圳:倡導11月28日至12月2日有2022-11-27
- 科大訊飛:疫情短期對部分G、B端業務流程推2022-11-27
- 每日資訊:風險區開展核酸檢測這些細節要注2022-11-27
- 北京:方艙無小事要提升對患者的服務保障能2022-11-27
- 世界熱訊:愛爾眼科主刀醫生起訴艾芬,34家2022-11-27
- 環球要聞:TCL中環再度下調單晶硅片報價2022-11-27
- 世界快訊:哈爾濱市新增本土新冠病毒陽性感2022-11-27
- 【世界熱聞】下周10只新股申購2022-11-27
- 環球新動態:嶺南股份董事長尹洪衛擬減持不2022-11-27
- 環球信息:(環境)“臭水溝”變身濕地公園2022-11-27
- 【天天速看料】全球連線|中企牽頭墨西哥首2022-11-27
- 世界實時:嶺南股份:董事長尹洪衛擬減持不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