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百事通!企示錄|從投資者的視角來看,這樣的企業能穿越周期
在全球經濟大變局之下,不少企業家對于未來都在談一個不確定性。作為局外人的投資者來說,更應具有穿越周期的眼光。
(資料圖)
什么樣的企業能穿越周期留存下來?12月10日至11日,2022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召開。多位投資大咖圍坐一起,以投資者的視角作了分享。
“算技”未來
明勢資本從成立之初就比較關注科技創新,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認為,未來5到10年具有巨大確定性的東西是算力的持續提升,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對算法的持續優化。
“在今天,機器手、機械臂在工廠自動化產線里已經很普遍。由軟件能夠重新定義的機器人,它背后的技術棧是車的自動駕駛和很多人工智能算法疊加在一起。”黃明明認為,未來面臨的是一個算力算法疊加在一起,它是今天的一千倍,甚至是一萬倍的新型智能。
“電腦具有它的學習能力,它處理能力大概率在未來十年會超越人腦的處理能力。這樣的未來是令人無比興奮和激動的。”黃明明說。
值得注意的是,黃明明表示近幾年來不少人轉投到科技創新的賽道,包括“卡脖子”領域,做國產替代。
“明勢不太喜歡的是那種純粹做國產替代的項目。”黃明明認為,國產替代不是隨便做個比別人技術低一點,成本更低的產品。國產替代它應該具有全球化的視野。做國產替代項目的企業家眼光、格局要更高,從一開始的目標應該是做成世界級的科技企業,靠著產品技術站穩中國市場,走向全球。
黃明明認為,唯一能穿越周期的一定是科技創新類的企業。“看人類(發展)歷史,不管是通過文藝復興穿越了歐洲無比黑暗的中世紀,還是近代發展,一定是科技創新來推動人類社會,穿越謎局,穿越周期,走向光明的未來。”
“十年之后的能源結構和現在的能源結構相比一定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分之八九十的車,包括很多其他的動力單元,一定是由傳統的化石能源到新興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這里面帶來都是無比巨大的機會。誰能夠突破這些技術上持續的創新和挑戰,在產業里面找到自己的結合點,一定是在未來會產生最大價值的企業。”黃明明說。
搞定核心客戶
“現在不管做投資,企業管理,都不要去做那種(需要)很長時間的預測和計劃。預測都是啪啪‘打臉’的。”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指出,應對環境的變化,企業時間周期“顆粒度”越小,越容易靈活地調整。
“以前變化沒那么快的時候,企業可以做按年度,甚至按幾年去定一個計劃,或者甚至去做一個預測,但現在這種‘顆粒度’得越來越細,像字節跳動不是按季度,按倆月進行review(復盤)。”吳世春說,企業做決策不應該做很長的周期計劃,而是把“顆粒度”不斷切細,變成下周該怎么辦,明天該怎么辦,這個月的月會決定下個月要不要裁員,去應對(情況)。
吳世春表示,現在訂單能力就是高科技,能夠搞定核心客戶就是這市場上最能夠生存,最能夠適應周期的公司。
吳世春舉例說,“最近我看了一家公司,九安醫療我覺得特別厲害。這家公司厲害之處不在于它抓住了那么大一筆訂單(整個美國可能每個人買它3支試劑盒,前三個季度賺了160億),在于它完成這么大一個生產,它的人員沒有變化,它完全采用了彈性生產網絡,把400多家公司發展成它生產網絡的一部分。它不需要為一個高峰值的生產保持很高的員工規模。”
“就像你在足球場上,你看到那邊有個球,你埋頭奔跑過去,那個球早就被踢走了。”吳世春認為,需要埋頭‘狂奔’幾年去完成一個長周期研發的企業是接不到真正的訂單。企業需要把訂單能力當作核心能力去培養,把市場化的拆單技術整合起來,為訂單去生存,與客戶去生存。
“技術周期是弱于經濟周期的影響,經濟周期又弱于政治周期的影響,政治周期弱于人口和觀念周期的影響、意識形態的影響。”吳世春認為,作為投資人如果從一個技術早期一直投到它尾部有可能整體是不賺錢的,就像茅臺這樣的公司肯定是100年后還會有人在喝茅臺,但是現在看起來很巔峰的一些科技公司在100年后早就不存在了。所以很多看起來很高新技術的科技公司未必就能夠穿越到更長期的周期。
瀟湘晨報記者王茶茶 供圖/2022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責任編輯:hnmd004
- 環球百事通!企示錄|從投資者的視角來看,2022-12-14
- 常棄非份之想,珍惜個人前程2022-12-14
- 兩部門:生產企業應確保移動智能終端中除基2022-12-14
- 當前熱文:招商港口:11月集裝箱業務量同比2022-12-14
- 環球新動態:北京多家銀行暫停營業,工作人2022-12-14
- 全球觀察:輝瑞回應新冠口服藥網售事件:屬2022-12-14
- 滾動:床墊制造商席夢思:計劃最快2023年12022-12-14
- 全球快播:融資丨「熊貓沫沫」獲得千萬級天2022-12-14
- 互聯網醫院“兒童新冠咨詢專線”服務上線!2022-12-14
- 焦點短訊!蘇州小伙捐5噸蔬菜,背后故事太2022-12-14
- 每日資訊:違建房坍塌致29死,臨汾聚仙飯店2022-12-14
- 2022年嬰兒奶粉年度總結,國媽熱銷年榜出爐2022-12-14
- 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成立,首期規模2002022-12-14
- 步步高:公司戰略將做重大調整2022-12-14
- 環球速讀:天津市建立依申請醫療救助制度2022-12-14
- 廣州動工建設12英寸晶圓制造量產線2022-12-14
- 全球今頭條!亞運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正式發2022-12-14
- 高分子材料在“風”中綻放2022-12-14
- 辛合學堂:質量的方式是標準化教學,打造知2022-12-14
- 以科技助力生態建設,vivo國家公園守護行動2022-12-14
- 新港街道君景灣社區開展國家憲法宣傳活動2022-12-14
- 每日熱訊!游戲《光與夜之戀》停止與茶飲品2022-12-14
- 內聯升總經理程旭:“老字號”跨界“新潮流2022-12-14
- 工信部:抗原檢測試劑出現暫時性短缺,隨著2022-12-14
- 今日熱文:業內人士:面板價格反彈為非典型2022-12-14
- 傾情辦理優待證 情暖退役軍人心 ——工2022-12-14
- 【焦點熱聞】公募牌照成“香餑餑” 多路資2022-12-14
- 每日觀點:德勤預計香港明年新股上市集資額2022-12-14
-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黨的二十2022-12-14
- 全球看點:報告:超50%的受訪者認為,未來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