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頭條丨這位專攻醫療機器人的市人大代表,是扎根20年的“張江男”
摘要: 用機器人的技術去解決那些最難、最有價值的問題。
“張江科學城中從事研發工作的的程序員們,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張江男’。我自己是‘張江男’,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海內外人才加入‘張江男’的行列。”在1月11日下午舉行的浦東組全團審議中,新任代表潘晶的一席話,讓大家記住了這位80后“張江男”。
潘晶扎根浦東張江20年,創立了中國首家專注醫療服務機器人技術的創新型公司——鈦米機器人。疫情期間,鈦米設計的“消毒機器人”曾派過大用場。也是這段本土創業經歷,讓潘晶對創新環境的感觸尤深,“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這次兩會,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就是創新。”
(資料圖片)
首席工程師
潘晶的大學專業就是機器人。從交大碩士畢業后,他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美國國家儀器的“技術崗”。在外企工作做了9年研發3年市場,積累了豐厚經驗后,他開始思考機器人的未來。
“當時覺得機器人有很多方向可以做,玩具、教育、安防……最后,我瞄準了醫療。”潘晶希望用機器人的技術去解決那些最難、最有價值的問題。而醫療服務涉及人命關天的場景,對于產品的成熟度、可靠性要求都很高。另一方面,醫療供給側也出現明顯短缺,人工智能正好可以賦能。
2015年,潘晶投入醫療機器人這個細分領域,創立鈦米機器人。“鈦金屬是生物活性最好的金屬,很多植入的骨骼關節材料都以鈦為基底。米取自于納米技術。我認為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就跟這兩者有關。”
在醫療領域,交叉感染非常棘手,傳統解決方式是靠人工擦拭,管理方式也很落后,“我們叫打勾式管理,我打個勾,就代表我做了,但實際上無法對結果進行量化考核,所以我們捕捉到這個需求后,就在思考是否可以通過新技術來提供消毒的手段。”
2018年,鈦米設計出消毒機器人,這也是全國首款獲得消毒器械注冊證的機器人。新冠病毒肆虐的那段日子里,消毒機器人大顯身手。2020年1月,鈦米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指揮團隊,10臺消毒機器人從上海“奔赴”武漢支援。去年大上海保衛戰中,鈦米就在市級方艙和新冠定點醫院部署超過450臺醫療機器人,保障醫護人員超過6000人,負責12萬平方米醫療環境的高水平消殺工作。
作為公司創始人,潘晶是平日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了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上,算得上鈦米的首席工程師,“只有精通業務一線,才能更好地與醫院溝通,把他們的訴求歸納抽象出來,用技術來解決痛點。”
信息員
潘晶的社會頭銜很多,而他很珍惜的一個身份就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信息員。?
去年7月,潘晶作為信息員參加《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條例(草案)》立法征詢活動。“征詢會邀請了不少這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我們討論得熱火朝天。”
“討論的話題也很有意思,比如病人就診的數據所屬權是誰的,屬于患者,還是醫院?”潘晶說,醫療服務就有這樣的案例,比如機器人為每一臺手術所用的耗材不同,這個數據對醫院很有參考價值,可以用來做內部指標的優化。對醫保也有參考價值,可以計算出每一項醫療服務的成本。但是如果這個數據放在商家手里,就觸碰了患者隱私。
“這些數據該如何合理化應用,這在國外也是前沿立法。”潘晶說,有人提議,引入金融監管的“沙盒”模式,鼓勵創新主體大膽試錯。這些建議在這部條例上都有所體現。
讓潘晶深有感觸的,不單單是這部法規本身,“通過立法征詢活動,我表達和傳遞了自己的想法,也讓我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前景。”
潘晶覺得,這也是他作為人大代表的一場預熱。“上海正在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作為聯系點信息員,我就是最好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張江男
潘晶第一次來浦東是2003年,作為實習生踏入一家外企在張江的研發中心。20年間,伴隨著張江的一次次蛻變,他也完成了從實習生到外企職員、再到創業者的角色轉變。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張江男。”潘晶說,他把張江作為自己工作和價值展現的平臺。兩會上他的審議發言關鍵詞就是“張江”。?
科技企業最關鍵的是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技術人才,鈦米技術研發人員占75%,團隊平均年齡27歲左右,鈦米的留學生招聘就通過在張江的“國際人才港”服務樞紐平臺,實現了單一窗口和一網通辦。
“這里能讓足夠多的種子落地、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作為本土企業,潘晶清楚張江的優勢,亦了解痛點,扎根這片“土壤”多年的他看好這里的前景,“如果上海需要一個創新核爆點,那就應該是在張江。你不可能把鯊魚放在魚缸里面去養,因為魚缸的生態環境它不足以支撐鯊魚。無論是從人才維度,還是產業結構角度,張江都具備未來成為新的產業核爆點的生態環境。”
眼下,浦東正形成人工智能賦能“硬核”產業集群。2019年,這里啟動中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3年來在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制度創新、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效。前不久剛剛公布十大成果,標志著先導區邁入3.0時代。
這也讓潘晶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跟張江一起成長。”
欄目主編:張駿
題圖來源:張馳攝
責任編輯:hnmd004
- 全球熱頭條丨這位專攻醫療機器人的市人大代2023-01-13
- 云閃貸借款逾期5000拖欠多久上征信2023-01-13
- 每日速讀!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李家沱長江復2023-01-13
- 數字化助推古籍“活”起來傳下去2023-01-13
- (財經·行情)芝加哥農產品期價12日上漲2023-01-13
- 每日熱訊!第五屆進博會總曝光量逾56億次,2023-01-12
- 動態焦點:2023春節親子嘉年華即將開啟你要2023-01-12
- 世界即時:消息稱漢莎航空向意大利政府尋求2023-01-12
- 今日熱訊:交通運輸部:扎實做好新階段疫情2023-01-12
- 環球熱消息:澳門特區政府為復蘇澳門經濟及2023-01-12
- 快資訊丨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為鄉鎮2023-01-12
- 視點!歐洲央行管委斯圖納拉斯:沒有看到工2023-01-12
- 天天熱議:李剛、雷思維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副2023-01-12
- 別樣海外購被曝裁員一半以上,相關人士回應2023-01-12
- 美聯儲官員:超規模加息的時代已經過去,未2023-01-12
- 當前熱文:上海市市長龔正:新的一年關鍵是2023-01-12
- 上海市市長龔正:上海將堅持把落實國家重大2023-01-12
- 焦點速看:富士智能創業板IPO撤單2023-01-12
- 昆明市公安局專項打擊整治煙草市場違法犯罪2023-01-12
- 【環球報資訊】外媒:智利一港口發生劫案價2023-01-12
- 天天熱點評!轉陰之后還是咳個不停,需要擔2023-01-12
- 多地上市,“疫苗大戶”康希諾下一個風口在2023-01-12
- 揭秘高端酒五糧液和龍諭的配方2023-01-12
- 【全球聚看點】寧波2022年第四批集中土拍收2023-01-12
- 云南:預計去年GDP增長4%左右,今年GDP目標2023-01-12
- 歐盟外國政府補貼條例正式生效2023-01-12
- 觀點:沙特礦業公司將與艾芬豪電氣合資勘探2023-01-12
- 當前訊息:維珍軌道稱今年晚些時候將再次嘗2023-01-12
- 天天快資訊丨暖胃更暖心小壩社區為環衛工送2023-01-12
- 世界觀天下!世界最高海中大橋首榀鋼箱梁成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