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天天熱消息:辣椒如果能說話應該是湖南口音:鄒學校獲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

2023-02-25 18:16:54來源:瀟湘晨報

作為外來物種,辣椒在江浙一帶登陸后,一度被當成觀賞物,只有“霸得蠻”的湖南人愿意接受它的辛辣,甚至到了“無椒芥不下箸也”的程度。可以

作為外來物種,辣椒在江浙一帶登陸后,一度被當成觀賞物,只有“霸得蠻”的湖南人愿意接受它的辛辣,甚至到了“無椒芥不下箸也”的程度。可以說,如果辣椒能說話,它的鄉音應該是湖南口音。即便湖南人格外鐘情辣椒,但很多年前,它也僅限于湖南、四川等地小范圍種植。直到30年前,辣椒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蔬菜產業。


(相關資料圖)

這條“辣椒崛起之路”離不開一位科學家。他就是我國蔬菜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圖/受訪者提供

2月24日,在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目前全省對科技人員的最高獎勵——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頒發給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

鄒學校帶領團隊躬耕辣椒產業30余載,用一顆不起眼的辣椒種子讓百姓走上致富路。

從農家子弟到“辣椒院士”

現在市面上所能見到的辣椒品種,大部分是鄒學校和他的團隊培育出來的。

鄒學校出生在湖南省衡陽縣桐梓鄉的一個農民家庭,作為一個地道的農家子弟,他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充滿了感情。鄒學校說,他和團隊研究辣椒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農民賺更多的錢。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辣椒多地的平均畝產約1000公斤左右,能突破2000公斤就算是大豐收。如今在鄒學校團隊的不斷攻堅下,辣椒平均畝產基本穩定在4000公斤以上。

培育、記錄、分析、對比……一個新的辣椒品種穿越田間地頭來到你的餐桌上,至少要8至10年。從事辣椒育種工作以來,鄒學校和他的團隊已培育辣椒品種165個。

除了培育辣椒,對鄒學校而言,更重要的就是培育人才。

“我明年就60歲了。”鄒學校坦言,希望能培養一批人才接班,“我盡量讓年輕人來多做項目,要多和年輕人交流。”

鄒學校的課總是沒有固定的教室。在苗圃,他仔細觀察辣椒苗的狀態,觀察它們抗不良環境的能力;在菜市場,他關心老百姓的菜籃子,老百姓喜歡吃什么辣椒,哪種辣椒可能是培育更優良辣椒的好種質;在田間地頭,當椒農辣椒生產面臨問題時,一個電話,哪怕千里迢迢他也奔赴而去;在餐桌上,他能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關于辣椒的多彩文化,讓不吃辣的學生也沉浸在辣椒文化里。

把電話號碼留給農戶答疑解惑

鄒學校的學生周書棟分享了一個故事。大概是2012年冬季,那年的寒潮來得要早一些,湘西瀘溪縣的辣椒苗遭了殃,如果不及時有效防治,幼苗將出現毀滅性打擊。鄒學校得知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通知周書棟:“馬上去買票,越快越好,我們現在就出發。”周書棟很驚愕,因為鄒老師還在外地開會,回長沙已經要凌晨2點了,他勸老師休息好再出發,可鄒老師說,現在辣椒苗的問題是最大的事情。

鄒學校回憶說,1996年他第一次走進瀘溪縣。“開始,農民都不大信任我們,說產量哪能說翻倍就翻倍?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開展了示范種植,當年,辣椒畝產就從1000公斤增長到了3000公斤。”

翻兩倍的產量讓鄒學校一下子成為了當地農民眼中的“明星”,后來每到瀘溪,他都會被圍個水泄不通。

鄒學校的助手說,每每到各地“試驗田”,他現場能解決問題最好,很多來不及解決的問題他就把電話留給當地農民。以前接電話還要收費,鄒學校每月話費高達3000多元,基本都是在給農民答疑解惑。

鄒學校常常說:“我這一輩子的科研,就是在一個小小的辣椒上,不停滿足農民的需求,滿足市場的需求。”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臺;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

關鍵詞: 湖南農業大學 中國工程院 田間地頭 科學技術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