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大宗商品漲價難倒中小微企業?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

2021-06-16 09:52:23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專業機構認為,國家采取多項措施維護商品價格平穩運行,短期大宗商品將進入理性回調階段,但尚需等待一段時間"目前大宗商品市場已經重挫,

專業機構認為,國家采取多項措施維護商品價格平穩運行,短期大宗商品將進入理性回調階段,但尚需等待一段時間

"目前大宗商品市場已經重挫,但可能還需要幾輪干預才能最終熄滅大宗商品市場的熱情。"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認為。

"長期來看,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缺乏需求基礎,未來各主要經濟體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都難以出現過去曾經有過的持續大幅上升。"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帶來了令人稍感放心的觀點。

"企業可以通過定金、短單以及調整原材料庫存周期等方式規避和對沖風險。”廣東省社科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副教授余欣表示。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處于市場前沿的中小微企業倍感壓力。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受國內外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預示著產業鏈向中下游傳導,盡管對部分上游企業營收狀況有好處,但是無疑給下游企業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是中小企業多數處于產業鏈中下游,議價能力不強,對于原材料上漲成本壓力的傳導和消化能力比較弱,受影響比較大。”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日前表示。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多次專題研究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問題,同時提出要落實減稅降費獎補等措施,幫助小微企業應對成本上升等生產經營困難。各地中小微企業也紛紛拿出辦法自救。

利潤空間受擠壓中小微備感煎熬

“幾乎擠壓了企業的所有利潤空間。”這是沈陽奇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嘉明的無奈之語。他告訴記者,在上游漲價快、下游提價難“兩頭擠壓”下,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與風險正逐漸加大。

在徐嘉明看來,受國內外多重復雜因素影響,金屬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產業鏈向中下游傳導。而像沈陽奇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中小微企業,多數處于產業鏈中下游,議價能力不強,對于原材料上漲成本壓力的傳導和消化能力比較弱,甚至基本為零,所以受到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

以沈陽奇隆為例,近期企業金屬原材料平均采購價格為8500元(含稅),而兩年前,這一價格是5500元(含稅)。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養殖、飼料、糧食和預混料的生產、銷售、研發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農牧企業,沈陽盛成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感受到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增大、企業銷量下滑等影響。

從事傳統產業的遼寧約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鄧鐵鈞最直接的感受則是“面粉、雞蛋、牛奶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企業用工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遼寧約惠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烘焙食品的現代化企業,也是東北地區第一家擁有全自動烘焙生產線工廠的地方型企業,主要生產經營長保面包、蛋糕系列產品。

而在地處南方的廣東省,中小微企業也為相同的問題而為難。

“訂單發不發?什么時間發?這都是最近我們反復考慮的問題。”中山市福瑞衛浴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鋒日前表示,自大宗商品漲價以來,福瑞衛浴大量使用的玻璃整體漲幅在兩成左右,與往年相比,每月的采購價格高出約100多萬元。

事實上,提價并沒有那么容易。“新進的訂單可以重新商談價格,但原有的訂單漲1美分,外國客戶都不同意。但綜合考慮整體效益,部分訂單可以繼續執行。”廣東順德科銳瑪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航表示。

未來走勢并非堪憂

在當前形勢下,中小微企業自然很關心大宗商品走勢如何。

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認為,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快,對經濟預期產生負面影響,通貨膨脹日益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國家采取多項措施,及時有效抑制了短期投機行為,有助于引導市場的理性預期,擠掉投機的泡沫,維護商品價格平穩運行。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將進入理性回調階段,且尚需等待一段時間。

生意社數據顯示,6月11日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為1047,較周初1049下跌了兩個點。較周期內的最高點1069點(2021-05-13)下降了2.06%,但仍較年初上漲18.17%。據生意社價格監測,2021年第23周(6.7-6.11)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69種,集中在化工板塊(共37種)和鋼鐵板塊(共8種),漲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塊;漲幅前三的商品分別為三聚氰胺(6.90%)、異辛醇(6.70%)、磷酸二銨(6.52%)。

“目前大宗商品市場已經重挫,但可能還需要幾輪干預才能最終熄滅大宗商品市場的熱情。”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認為。

“長期來看,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缺乏需求基礎,未來各主要經濟體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都難以出現過去曾經有過的持續大幅上升。”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帶來了令人稍感放心的觀點。

廣東省社科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副教授余欣分析認為,相對較長的產業鏈為企業應對大宗商品漲價提供了緩沖的空間,這是終端價格未出現全面上漲的原因。

他表示,企業可以通過定金、短單以及調整原材料庫存周期等方式規避和對沖風險。

企業已有應對策略

面對陡增的成本壓力,上述企業都拿出了自身的控制方法。

沈陽盛成牧業有限公司通過減少庫存量、控制飼養量予以應對。

遼寧約惠食品有限公司確立了內外兩條腿走路的應對策略——對外一保品質,二保價格,即產品質量不縮水,對外輸出價格及零售價格保持不變;對內向管理要效益。

該公司在對內合理管控各項費用的同時,適當縮減相應市場營銷投入;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全力支持各商超及經銷商的運營保障。

在內部消化一部分成本壓力,是企業優先選擇的舉措。廣東順德科銳瑪電器有限公司選擇把現有訂單消化。

該公司在觀望價格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不采取漲價行動的同時,努力在生產、物流和管理等方面提高效率。而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協商,讓成本在產業鏈中被稀釋,也成為企業應對的外部舉措。

互相分擔部分的成本,在制造業較為常見。中山捷程數控機床有限公司也與產業鏈達成了一致,彼此各承擔一部分成本。例如原材料漲價10%,供應商消化一部分漲5%的價格,我們做成品的漲3%-4%的比例,再消化剩下的成本。

協商處理價格的風險,體現了產業鏈內的靈活、妥協和相互理解。廣東順德科銳瑪電器有限公司的做法是,各自消化的比例不盡相同。有些供應商確實比較困難,產品附加值比較低,人工、材料上漲,利潤就比較薄。但有些供應商產品難度高、附加值高、承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就可以協商讓利。政府“對癥開方”提振信心

事實上,地方政府同樣感受到了壓力,并予以積極應對。

為了穩主體、提信心,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其中,沈陽市政府于6月1日印發實施《沈陽市穩定市場主體若干政策措施》,推出15條新政,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有效拉動經濟增長。針對受沖擊影響大、輿論呼聲較高的行業的中小企業,分別制定了發放消費券、資金補貼等相應條款給予支持,并專門設置了穩定企業就業用工部分,從降低用工成本和加強培訓補貼等方面推出了相關條款。據初步測算,此次政策預計將為企業減負約10.3億元。

中央也從全局出發,出臺政策為中小微企業紓困。5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會議指出,多措并舉幫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應對上游原材料漲價影響。支持大型企業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用市場化辦法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做好保供穩價。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

6月1日國新辦舉行的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針對大宗商品漲價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密集發聲,并“對癥開方”。要求有關部門將抓好對中小企業紓困減負、降費政策落實,緩解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中小企業造成的不良沖擊。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比大型企業低2個百分點,而且差距較以前進一步拉大。”王江平表示,下一步,將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用市場的辦法來引導產業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的供應和產供銷配套協作,協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關鍵詞: 大宗商品 漲價 難倒 企業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