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資管新規”推出后 實際上是提前一步拉住信托產業

2022-07-25 09:00:50來源:金融投資報

自 2018 年 一 行 兩 會 一局 聯 合 發 布 資 管 新 規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后,信托資...

自 2018 年 “ 一 行 兩 會 一局 ” 聯 合 發 布 “ 資 管 新 規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后,信托資產管理規模從2017年26.25萬億元規模的峰值,降到2020年的20.49萬億元,規模連續3年下降。“資管新規”發布后,信托行業原有業務受到劇烈沖擊,房地產信托和通道業務的規模壓降,以及打破剛兌、禁設資金池的要求,使得各信托公司都經歷了變革陣痛和業務調整,甚至不少信托公司發生了多個產品“暴雷”。

如果沒有“資管新規”,信托公司當前的發展要么是從一個新的峰值走向崩潰,要么已經崩潰,要么已經產生系統性風險。簡單來說,“資管新規”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實體,讓前期看起來蓬勃發展的信托行業提前擠破了一些后患無窮的泡沫,這也是一個相對漫長的清理、洗牌、整頓的過程。

近年來,許多信托公司因合規問題吃了大量罰單,出現的問題可謂五花八門,例如公司治理不健全、違規開展業務、信托計劃過程中不到位等問題。也正是因為出現了問題,部分信托公司的產品“暴雷”,由于“資管新規”對通道業務進行了嚴格的監管與限制,還要求金融機構對每個資管產品的資金設計單獨的賬戶進行建賬與核算管理,帶有影子銀行性質的資金池也被要求整改,這些都給信托公司帶來了困難。

換個角度,這種困難也反映出信托行業以往為了操作便利,通過某些“灰色”手段以達成相應的目的,即為了減緩一種風險而不顧另一種風險的累積。好在新的風險尚未膨脹,雖然讓信托產業陷入了困難,但在規范性運作方面讓行業整體少了更多的風險。所以說,因合規性問題出現“暴雷”,將原因拋給“新規”是明顯的“狡辯”,就如同闖紅燈被交警攔下警示教育而導致上班遲到,把原因拋給交警而不反思自身一樣。

如何開展合規業務?制定出的規則要求該怎樣開展合規業務,就應該如何開展合規業務。當然,很多情況都是“法無禁止即自由”,鉆空子、游走灰色地帶是一種必然,但在未來,金融產業必然還有新一輪、更新一輪、源源不斷的嚴格監管要去進行,現在不被禁止的灰色地帶或將會逐漸被禁止、被封閉、被限制。

若是“鉆空子”習慣了,再來一系列新規,估計行業又會再一次困難重重,例如產業遭受打擊。也就是說,若是從長期考慮,少鉆各種空子,老老實實按照監管要求開展信托經營,未來能夠管理的資產規模、帶來的利潤空間可能不會太大,但卻能保證公司高質量發展。若從短期考慮,以快速盈利為目的,在符合監管的要求下大膽在紅線邊緣試探,或許會先有“驚喜”,然后是“習慣”,最后是“驚嚇”。

具體到不同信托公司,合規業務自然要結合自身實際。過渡期期間,相信各信托公司都能從實際業務中,找到“資管新規”從嚴監管下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人才隊伍能力不強、信托產品設計不合理、質押物不良狀況頻發、投資者不滿意投資回報等,這些問題都需要結合業務實際一 一分析討論。

任何一個市場化的產業,都會出現“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情況,在當前整體經濟環境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表面上十年“黃金發展期”結束,似乎反映出信托產業發展遇到瓶頸,實際上還是因為實體經濟近年來因多種因素受到阻礙,供應鏈環節的靈活性不如2018年之前,即標的物建設生產的原材料供應、質押的比例情況、后期的銷售回款情況均不如以往,信托產品的設計也受到影響。

短期而言,“資管新規”推出后,表面上看是限制了信托產業的發展,實際上是提前一步拉住信托產業,避免行業掉入“深坑”之中。比如新規出臺后,我國信托行業風險項目數量大幅攀升,看似風險加劇,實際上是信托公司在新規的引導下,以更為嚴格的標準對對應產品做出更為嚴格的風控管理,以更為合規的管理方式運行,顯示出信托公司在政策要求下的高度重視和嚴格管控。

關鍵詞: 市場化的產業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資管新規

責任編輯:hnmd004